(記者 張嘉文)傳出美方要求臺灣海軍一次購足一百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,導致海軍需編足高達新臺幣866億余元預算,也讓臺防務部門另編2400億元生產臺造飛彈、造艦“特別預算”。中國國民黨“立委”、陸軍退役中將吳斯懷表示,這是在美國撤軍阿富汗導致國際威信受損下,加大力度要抗中的一環(huán),美對臺的加碼其實就是項莊舞劍,想要激怒中共。 臺防務部門已將量產飛彈、造艦的特別條例草案提報“行政院”審核,草案明定特別預算上限2400億元,最快提報16日“行政院會”通過,送“立法院”審議。 而海軍因預算緊絀,曾向“立法院”允諾先買32套魚叉飛彈,其余68套須視陣地部署、人力編制、美方產制能量甚至敵情威脅變化,再另行籌購。但在美方“國安”高層強勢要求臺灣必須“一次買齊”下,海軍被迫提交新發(fā)價書,編足高達新臺幣866億余元預算。 吳斯懷表示,戰(zhàn)備需求跟敵情威脅,不是一夕之間產生,兩岸和中美臺關系的演變,也不是一次、兩次性事件造成,是持續(xù)性的,所以戰(zhàn)略判斷以中長程為主,然后以即時的演變情資來做最后的判斷,但是建軍備戰(zhàn)不適宜用這種臨時性要求的方式。 吳斯懷說,從技術層面來講,原來32套魚叉飛彈現在變成100套,原有規(guī)劃的庫存設施,新部隊的編程,配合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,而一次性購買,那是一次性到貨嗎?顯然不是,加上2400億的飛彈預算,制空、制海,陸對陸、中遠程、源頭打擊飛彈等等這么多種類,量產的時程和配套措施,部隊編程、人員維持費預算的編列,以及房事庫儲設施等,都不是3天5天可以完成。 吳斯懷強調,防務預算增加,我們自主防衛(wèi)能力增加,不對稱戰(zhàn)力的強化等等,我們都是極力支持,但希望臺軍是有完整規(guī)劃,而不是見招拆招,只是因為美國在阿富汗事件聲望受損,要聯合其他國家加大力度抗中,我們就要完全配合。 吳斯懷認為,包括近來傳出的駐美代表處更名,和要求臺灣一次購足魚叉飛彈等等,都是美國在抗中的一環(huán)。蔡當局應回溯到,在整體戰(zhàn)略上,到底要跟中國大陸采取什么姿態(tài),包括軍事戰(zhàn)略,國家大戰(zhàn)略如何,否則這種臨時性湊合的做法就會讓人質疑。如果沒有實質利益,反而引起中國大陸的更多挑釁,得不償失,我們何必去做這件事。 |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977696.cn